中文 | English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专业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工业催化硕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开始招收有机化工专业(工业催化方向)博士研究生,1998年被批准为工业催化博士学位授予点,拥有工业催化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被教育部审核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内较早从事工业催化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的基地之一。培养本专业研究生的单位是工业催化研究所,是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稀土材料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18人,其中1人次获国家千人计划,1人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4人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资助,1人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海外)资助,2人次入选上海市科技领军人才计划,4人次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次入选上海市曙光计划,4人次入选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与英国牛津大学、The 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美国Princeton大学、Duke大学、法国国家科研中心催化研究所、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德国马普碳研究所和香港科技大学等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一、培养和研究方向

本学科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的催化剂制备、性能评价和表征技术;熟悉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技能和总结归纳分析科学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催化剂研发和催化反应工艺研究的能力;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和其它实际应用能力;能够胜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1. 催化新材料与新技术
       研究催化新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催化化学,以及催化新材料与新技术在碳资源(生物质,废弃塑料、二氧化碳等)的转化利用、环境保护、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过程中的应用,以实现绿色催化过程,重点研究多孔催化材料、环境友好催化材料和催化过程,根据特定的催化反应,指导催化材料的设计、组装和优化,赋予其高的催化活性,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剂制备技术和应用成果,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 环境催化
       研究用催化化学方法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的技术与相关的理论问题,坚持应用基础研究与环境催化治理的工程研究相结合,以解决环境保护用催化剂与催化过程研究中的关键技术,重点是机动车尾气净化催化剂、隧道空气污染物净化催化剂、天然气和VOCs燃烧催化剂的研究,形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剂技术,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理论催化

以催化剂理性筛选和设计为目标,重点关注催化活性理论和计算模拟新方法(包括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发展及催化新机理和构效关系的建立,并聚焦光电转换、碳资源利用、新能源生产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催化材料优化调控和理论预测。包括但不限于工业催化、光电催化材料模拟;催化反应机理研究;催化材料设计筛选和理论模拟方法研究。

 

4. 有机化工催化与绿色有机催化
       解决催化技术在石油资源和可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精细化工产品开发过程中的理论和工程问题及过程的绿色化问题,研究精细化工催化剂的设计、制备,提高催化剂性能,同时致力于新的绿色介质、绿色催化剂在催化过程中应用,聚焦于温和条件下可再生碳资源、二氧化碳的高效催化转化利用。开发新的催化反应过程。研究催化剂的工程化制备技术和相关催化反应工程,解决催化剂的工程化制备问题,使催化反应性能达到最优化,从而使相关过程达到节能增效和减排目的,最终实现相关化工过程的绿色化。

 

二、科研项目及成果

本学科正在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杰出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海外优青、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省部级的重大科研项目和企业项目,具备良好的实验条件和丰富的软硬件资源;获得了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和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多项核心技术实现了产业化,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其中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环保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