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华理两代“90后”共话爱国奋斗70年

       “我已是耄耋之年,今天讲这两个故事,是希望在场的年经人能够记住过去一些前辈们的斗争、记住他们的牺牲……”“我们当代青年在享受现有美好生活的同时,当思来之不易,并要将自己的奋斗与国家民族最需要的地方紧紧扣在一起”……4月23日上午,在徐汇校区实验三楼102室,8位来自不同年代、不同岗位上的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师生,倾情讲述了各自弘扬爱国奋斗精神,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的历程,为现场青年党员上了一堂特殊的党课。

        这场主题为“身边榜样  引路青年”的特殊党课由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举办。讲述者中,既有特殊的“90后”——国家离休干部、有机化学教研室退休教师、今年九十高龄的梁世懿先生,也有即将博士毕业、携手支援西部的“90后”学霸夫妻,还有即将赴云南寻甸支教的“95后”大四学生。

 回首“奋斗往事”,共话“忠心报国”

       70年前的1949年春天,19岁的梁世懿是大同大学理工学院的一名大学生,追求进步的她,在身边地下党员的影响下,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联合会。

        在地下党的领导下,梁世懿和身边的进步青年一起参加了两场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1949年2月的“减免学费”斗争以及1949年4月4日的“春游复兴岛”斗争。在梁世懿先生的回顾讲述中,时光仿佛回溯到70年前——进步青年在解放战争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这两次运动是大同大学地下党不断壮大、不断成长、不断成熟的过程,那些领导运动的地下党员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梁世懿先生希望通过分享,年轻党员们能够秉承地下党坚决引导革命的精神,在今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作为党外人士,物理化学教研室退休教师、原致公党中央委员陈德川老师也用一生“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家人、亲戚都在国外,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有机会到国外的知识分子,陈老师却选择留在国内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的改革开放积极引进人才、资金、技术。一个个从陈老师口中讲述的故事,无不诠释着她的报国初心。

      传承的不只是家国情怀,还有爱校荣校的奋斗精神。原化学系党总支副书记、校党委副书记蒋文文老师分享了她的“爱校荣校”历程。在华理求学、在华理工作,蒋老师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学校,与华理共成长,见证了华理四十年的发展。她的“奋斗往事”,让青年党员们感受到了华理人的传承与奉献。

      大学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物理化学教师党支部书记刘洪来教授,无论在科学研究还是教学一线,都硕果累累。在华理求学期间,他从中科院院士胡英、国家教学名师黑恩成等前辈师长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他们对学生的拳拳爱心,对教学的孜孜不倦,对科研的不懈追求;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几十年来,他以师长为榜样,带领工科化学系列课程创新教育团队科研教学齐头并进,长期坚守教学一线,真情关爱学生成长成才。

图片说明:讲述现场一

  有奋斗有担当,青年渴望建功新时代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有机化学教研室优秀青年教师、校团委副书记陈宜峰老师由衷地感叹。作为一名“85后”青年英才,陈宜峰回顾了他在耶鲁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奋斗历程和学成归来建功新时代的决心。

        从加入课题组时导师的谨慎、怀疑,到一年博士后合同到期需要续约时的“Yifeng, you can stay as long as you wish to stay”, 导师的态度转变,是陈宜峰这一年里全年无休的付出换来的——在不同方向、多个课题上均有研究进展。在课题组的三年半时间内,陈宜峰与课题组相处十分愉快,相互尊重与支持,他的努力也使导师看到了中国人身上的优秀品质——几年时间内,课题组也从仅他1名中国人发展为近一半中国人。

         “奋斗、努力是一个在任何地点、任何时代都值得颂扬的最为优秀的品质,奋斗赢得尊重!”2017年7月,陈宜峰将这种优秀品质带入华东理工大学,开始投身于课题组建设和教书育人中。

        不同于陈宜峰的科研报国和教书育人,即将博士研究生毕业的曹亚明、洪亚云这对学霸夫妻,立志“服务国家战略,把论文写在西部大地”。曹亚明、洪亚云回顾了他们在华理成长成才、相知相爱的九年时光:从本科阶段的携手攀登,到硕博阶段共同探索科研的奥秘,再到共同签约重庆药友制药有限公司,服务国家西部建设……“在未来,我们会把所学所得用在工作岗位上,在工作中延续我们华理人的风采,让华理精神薪火相传。”他们说。

        年仅22岁的李承霖是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9届的本科毕业生,今年7月,他将作为研究生支教团的团长到云南省寻甸县开启一年的支教生涯。作为一名尚未迈向社会的大学生,离开繁华的都市投身边远的县城,他的勇气和底气从何而来?“我们不能做祖国和民族的陌生人,我们应该到基层的地方去看看,去了解最真实的国情社情民情,把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技能用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李承霖用铿锵有力的回答,诠释了一名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图片说明:讲述现场二

       在特殊党课的“砥砺家国情怀  激发使命担当”篇章,陈宜峰老师和3名青年学生一起,带领现场所有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牢记奋斗使命。

    图片说明:重温入党誓词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文清表示,希望这场特殊的党课,能更好地激发青年党员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在各行各业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据悉,本次活动是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为庆祝五四运动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进学院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为主题开展的系列活动的第一场,未来还将从学术交流、职场榜样、青年成长等不同篇章开展系列活动。


网页发布时间: 2019-04-30 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