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10月10日讲座:界面限域催化体系的表界面研究,傅强研究员

报告题目:界面限域催化体系的表界面研究      

开始时间:10月10日下午3:30 

报告地点:实验三楼102室 

报告人:傅强 研究员(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家杰青) 


报告人简介: 

1996年和2000年在北京理工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2000年到2006年先后在德国马普学会的金属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tal Research)Fritz    Haber研究所(Fritz Haber Institute of the Max Planck    Society)做博士后研究;2006年受聘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2008年获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并于2012年项目终期评估优秀,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资助,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资助。现为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组长。回国后的近10年间在Science(2), Nat Nanotech(1), Acc Chem    Res(1), Chem Soc Rev(1), Nat Comm(3), PNAS(2)JACS(5)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多篇,引用7000(google scholar)。现担任Applied Surface Science副主编,Nano    Research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中国科学化学》等期刊编委或青年编委。   


报告简介:

表界面催化是许多重要能源和化工过程的核心,从原子和分子尺度上理解表界面催化作用并实现催化反应的表界面调控是能源化学和多相催化中的一大挑战。针对这一重要问题,我们主要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基于模型催化剂的表面研究实现在微观尺度上对表界面催化作用的理解;2)开展担载催化剂的制备和催化反应研究并将表面催化研究与重要催化应用过程相结合;3)发展原位动态表面研究新技术进行表面催化的原位和Operando 研究。基于上述研究:1阐明氧化物/金属界面催化体系中的界面限域效应,提出构建高活性催化氧化催化剂的一般性策略,合成Pt-FeOx高效纳米催化剂实现重整H2中微量CO有效去除解决燃料电池技术中的CO毒化问题。2)发现二维层状结构下的分子插层和催化反应增强效应并提出两维限域催化(catalysis under cover)的概念,合成超薄石墨烯和h-BN壳层限域的金属纳米催化剂,在CO氧化、合成气甲烷化等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和高稳定性。3)与中科院理化所研究人员合作首次将我国独有的深紫外激光光源应用于光发射电子显微镜(PEEM)并获得高空间分辨能力,进一步设计PEEM电子光学和真空系统首次实现近常压PEEM功能,利用近常压表征技术在催化和电池等体系中尝试进行原位和Operando研究。

网页发布时间: 2018-10-09 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