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专业介绍

应用化学

责任教授:张文清


 张文清,教授,博士生导师。2018-2022年教育部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主要成员。山东省“泰山学者”、宝钢优秀教师、上海市科教系统“三八红旗手”、上海市“曙光学者”、张江树教学名师、上海市育才奖等。曾担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应用化学专业责任教授,全面负责学院应用化学、化学、材料化学等相关专业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承担了多门课程的授课和建设,负责上海市精品课程《分离分析化学》、《分析化学》(理科)和校级慕课课程建设,每年主讲《分离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化学》、《科学研究方法》等本科课程144学时。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校级等教改项目20余项,多次获得省部级教育教学奖励。

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开发以及功能材料的研究。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也关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先后承担纵横项项目,如国家 863 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纵横向项目 50多项,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中国发明10余项,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创造利润几千万元。曾获得上海市优秀产学研工程项目三等奖(排名第2),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2),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6),第十七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等(排名第2)。

 

应用化学专业依托国家一流学科化学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全方位设计了由精品课程平台、创新实践平台、竞赛平台、大型仪器培训平台、国际交流平台等构成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坚持“以学生为本,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的办学理念,围绕化学学科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培养化学基础研究和化工等相关行业的社会英才。学院在有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物理、光化学研究,化学分析技术研究,天然产物的分离与分析及日用化学品的开发等领域形成特色。

专业核心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谱学导论、仪器分析、化工原理等国家、上海市和学校精品课程。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实验室条件优良。

毕业生去向:除可进入化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应用化学、制药工程、精细化工等学科继续深造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外,还可选择化工、食品、医药、质检、材料、环保、教育等领域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化学

责任教授:刘洪来



刘洪来教授长期从事分子热力学、胶体与界面现象研究,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科技部863重点项目课题1项,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1项,上海市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项。在国际刊物发表SCI论文500余篇,申请并获授权中国技术发明专利11件,研究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第十四届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

担任国家级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上海市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负责人、上海市精品课程《实验化学》负责人。2015年起承担本科《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任务(96学时/),长期承担研究生课程《高等化工热力学》教学工作(32学时/),指导本科生大学上创新实践活动和本科毕业论文。2009年和2017年分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化学专业2018年通过中俄联合国际专业认证(第三级),依托国家一流学科化学学科,力争培养具有宽厚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较强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化学相关领域的专门人才,学院在化学及相关学科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化学产品合成和配方设计、化学产品检验分析和性能测试等方面形成特色,尤其在纳米光谱电化学、生物物理化学、药物及其中间体的合成、分子热力学、绿色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专业核心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上海市精品课程分析化学,以及高等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等核心课程。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实验室条件优良。

毕业生去向:除可进入化学、药物化学等学科继续深造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外,还可选择在教育、科研院所、医药、材料、能源、生物、环境、化工、食品及日用化学、金融贸易等领域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理学学士学位证书。



  

材料化学

责任教授:王艳芹



王艳芹教授华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工业催化/先进材料与制备技术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的子课题负责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和十一、十二届上海市政协委员。主要围绕催化新材料与新技术开展了多年的系统性研究工作,讫今完成研究论文170余篇,这些被SCI收录的论文引用次数达4200余次,他引超过3500次,H因子37。在Nat. Commun., AngewChemi., Adv. Mater., Chem.Commun., ChemSusChem, Green Chem., Chem. Mater.等在内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年来围绕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研制了系列高性能的固体酸催化剂及金属/金属氧化物、金属/磷酸铌多功能脱氧加氢催化剂,成功制备了生物质平台化合物(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精细化学品(戊二醇,异山梨醇,2,5-呋喃二羧酸);生物航煤(辛烷到十八烷的各种烃类)和油品添加剂(2,5-二甲基呋喃)。

 

材料化学专业依托国家一流学科—化学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工业催化及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培养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拥有高素质的学术队伍,在环境和新能源等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材料的量子化学计算、有机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等研究领域具有优势,确保高质量的教学与人才培养。通过教学与科研互动、产学研合作等,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物理化学、有机化学,以及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结构与性能、催化原理等核心课程。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实验室条件优良。

毕业生去向:除可进入工业催化、先进功能材料等学科继续深造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外,还可选择化工、材料、能源、生物、环境等领域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精细化工

责任教授:朱为宏



朱为宏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华东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1992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19957月在南开大学化学系获有机化学硕士学位,19997月在华东理工大学获应用化学博士学位,200110月至20039月,日本筑波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院(AIST)博士后研究,20047月至20053月,日本筑波大学先进学际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精细化工的功能性染料、香料应用研究,从事的研究方向:1) 荧光探针及分子逻辑门; 2)有机光致变色材料;3) 有机太阳电池敏化染料。至今已在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等发表 SCI收录论文240余篇,共被SCI引用1.2万余次, H指数为63,入选化学领域2018 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科睿唯安)。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8项,其中20项已授权。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7年,第三完成人)、上海2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两项(2006年,第三完成人; 2017年,第一完成人)。

 

精细化工专业为国家首批“新工科”专业,专业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借助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结构可控分子工程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教育部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科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基地、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培养具有宽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精细化工专门人才。专业在日用化学品、新型电子材料及其器件化、新型能源、信息存储技术、精准医学、生物、军工材料、环境催化材料等领域形成特色。

专业核心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精细有机合成工艺、精细化学品化学、精细有机合成方法学、精细化工过程与设备等国家、上海市、学校精品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实验室条件优良。

毕业生去向:除可进入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精细化工、应用化学、制药工程、轻化工程与技术、工业催化等学科继续深造取得硕士、博士学位外,还可选择化妆品、食品、医药、质检、材料、能源、环保以及教育等领域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国际合作办学

学院致力于与国外知名大学的合作与交流,设立双学位留学项目,现已与英国爱丁堡大学、谢菲尔德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及诺丁汉大学等,美国阿克伦大学,法国里昂第一大学及法国工程师联盟FGL,日本大阪府立大学等10余所大学院校达成合作交流协议,目标是营造国际化办学氛围,树立国际化办学理念,实施国际化培养方案,构建国际化办学体制,并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每年合作交流名额近百名。其中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和法国工程师联盟FGL等的国际合作受到国家基金委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