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动态化学与智能材料国际研讨会成功举办

  11月24日至26日,动态化学与智能材料国际研讨会在华东理工大学顺利召开。此次国际研讨会由华东理工大学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主办,会议主席为我校田禾院士与费林加院士,大会秘书长为张琦教授,朱为宏副校长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此次会议旨在为动态化学与智能材料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同行提供一个成果共享、深入探讨、孕育合作的国际交流平台。研讨会汇聚了100余位国内外学者,组织了18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围绕“动态化学如何塑造一个可持续且智能的未来”这一主题,针对超分子化学、动态聚合物、仿生智能材料、单分子科学、可穿戴器件等前沿基础与应用研究方向,开展了深度思维碰撞与充分学术讨论,为分子科学及其化学学科的重点前沿方向的最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的研究和发展凝聚智慧。

  会议期间华东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蒋传海亲切会见了费林加院士,蒋传海代表华东理工大学对费林加院士的杰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强调,学校将在未来五年持续加大力度建设好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引才、育才、聚才作用,积极服务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

  会议吸引了来自荷兰、德国、日本、美国、新加坡、奥地利和中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个科研单位的100多位学者,包括多位在国际学术领域名声赫赫的学者,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Ben L. Feringa院士、日本东京大学Takuzo Aida院士、香港大学Vivian W. W. Yam院士、荷兰埃因霍温理工大学Dirk Broer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Eugene Y.-X. Chen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Bin Liu院士、苏州大学迟力峰院士、复旦大学彭慧胜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朱为宏院士等。这些国际顶级学者为会议带来了精彩的学术“盛宴”。

  Takuzo Aida院士在“动态功能超分子聚合物材料”的报告中,讲述了其利用非共价键组装设计动态功能材料的设计思路和研究进展,并着重介绍了其近期开发的“超分子塑料”有望实现聚合物材料的可控降解与回收。Vivian W. W. Yam院士在“分子设计与组装实现激发态调控、纳米结构与功能应用”的报告中,讲述了基于金属和分子的新型光功能络合物的分子设计及其自组装策略用于设计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进展。Dirk Broer院士在“马达化液晶产生手性运动”的报告中,讲述了在液晶软物质中引入手性分子马达,实现对液晶软物质的光控手性组装与定向驱动。Eugene Y.-X. Chen教授在“可持续单-材料聚合物产品设计”的报告中,讲述了通过引入动态化学键,使废弃混合塑料实现无需按类分离的动态回收策略。Bin Liu院士在“OFF-ON-OFF探针用于生物医学应用”的报告中,讲述了如何通过分子工程设计智能荧光分子探针,实现针对靶向细胞的精准识别、荧光成像以及治疗。迟力峰院士在“从正烷烃到共轭聚烯烃及其芳环化的表面在位化学”的报告中,讲述了利用金属单晶表面的结构及催化效应,在温和条件下实现正构烷烃的聚合,提出了分子在表面上选择性活化和偶联的新策略。彭慧胜院士在“纤维材料和器件”的报告中,讲述了通过合成全新组成和结构的导电高分子体系,制备多尺度螺旋取向组装的高分子复合纤维,构建新型高分子纤维器件,并在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方面取得了进展。朱为宏院士在“内源手性位阻型二噻吩乙烯光开关”的报告中,讲述了利用位阻型烯桥设计,开发出高量子产率、内源手性、耐疲劳的高性能二噻吩乙烯光开关,并以此作为手性光开关,实现液晶软物质的光控多模态调控。

  研讨会还通过在茶歇环节设置墙报展示,鼓励国内外学生与专家之间进行面对面学术交流,并联合国际期刊《欧洲化学》成立了最佳墙报奖,通过参会专家的不记名投票,选出了5位分别来自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与复旦大学的研究生获得了最佳墙报奖。会议闭幕式中,费林加院士对所有参会人员表达了感谢,认为这是一届非常成功且高水平的国际研讨会。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马骧院长代表学院组织方致闭幕辞,并与会议志愿者团队进行了留影纪念。

  近年来,华东理工大学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在分子机器、动态聚合物、超分子化学、光致变色、荧光探针及其成像等动态化学与智能材料相关领域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系列研究成果。此次动态化学与智能材料国际研讨会的召开,不仅能够促进我国化学学科的发展,提升相关领域我国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和地位,还能够通过与世界各地科学家的近距离交流与成果分享,加强华理在化学学科相关领域研究队伍的建设,提高华理在化学学科研究人员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拓宽该领域研究人员的国际视野,加速华理在该领域青年人才的成长。


网页发布时间: 2024-12-02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