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钟新华课题组在“量子点太阳电池”领域取得国际领先水平

        日前,我校化学学院钟新华课题组在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QDSC)方面的研究成果 “Core/Shell Colloidal Quantum Dot Exciplex Stat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 Efficient Quantum -Dot-Sensitized Solar Cells” 在美国化学会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http://pubs.acs.org/doi/full/10.1021/ja4079804)。该研究成果将此类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刷新了国际最高水平,达到6.76%。
        太阳电池(又称光伏器件)能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是太阳能利用最为实用的方式之一。因此,寻求低成本、高效率的光伏技术是解决目前石化能源枯竭及环境恶化的有效途径。由于具有高的光电转换效率、简便的制备工艺,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有望逐步取代传统硅基太阳电池。QDSC是用无机半导体量子点替代DSC中分子染料来作为光敏化剂俘获光子(见图1)。相较于传统的分子染料,量子点敏化剂具有高吸光效率、宽吸光范围、高稳定性等优点,特别是量子点具有一个光子能同时激发产生多个激子的可能性,这使得QDSC外量子效率可以超过100%。遗憾的是目前QDSC最高转换效率仍明显落后于DSC,但其迅猛的发展趋势(最近5年内由当初不到1%提高到目前的6-7%)预示了其光明的发展前景。

图片说明:左图:QDSC结构示意图;右图:CdTe/CdSe type-II 核/壳结构量子点

        高效率太阳电池的开发是最终实现其商业应用的最根本途径。近两年来,钟新华课题组在化学学院田禾院士、花建丽教授的大力帮助下,成功借鉴他们在DSC方面深厚的积累,开发出一种高负载后合成量子点沉积技术,使得预先合成的高质量量子点在QDSC中得以应用,为高效量子点电池开发奠定了基础。该课题组相继设计合成了反转 type-I CdS/CdSe核/壳结构量子点和CdSexTe1-x 合金量子点敏化剂,实现了宽光谱吸收及高效率电子注入的统一,分别取得了5.4% 和 6.4% 光电转换效率,相应成果分别发表在:ACS Nano 2013, 7, 2115-5222; ACS Nano 2012, 6, 3982 -3991; Chem. Commun. 2012, 48, 11235-11237 等期刊上。
        在此研究基础上,该课题组首次利用Type-II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复合激发态(见图2),一方面将光吸收范围拓宽到近红外区域,另一方面实现了电子、空穴的空间分离从而利于电子注入和传输。结合原有的后合成量子点沉积技术,最终将QDSC效率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使得液结敏化电池具有媲美于其他复杂构型电池的效率。

 

网页发布时间: 2013-10-16 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