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应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田禾院士的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教授来我校学术访问,陈洪渊院士首先参观了我校“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田禾院士对实验室的建设及发展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参观结束,陈院士做客我校第107期名师讲坛,为广大师生作了题为“生命分析化学中的若干前沿问题”的学术报告。田禾院士主持学术报告,唐燕辉、张文清、龙亿涛、陈国荣、程毅等教授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陈洪渊院士学术报告
田禾院士介绍重点实验室情况
生命分析化学是定位于以生命物质为主要对象的分析化学方法学的基础研究,并向仪器研制与应用开发等相关方向延伸的前沿科学领域。陈洪渊院士在报告中针对生物分子界面行为研究、生物分子识别、微纳尺度生物分析、疾病标志物甄定与检测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生命分析化学中的前沿问题提出了大胆设想。报告会现场座无虚席,精彩的学术报告赢得了参会的老师和学生的阵阵掌声。陈洪渊院士不仅解读了该领域的主要前沿研究内容,更启发了广大师生的研究思路。报告结束后,陈洪渊院士与重点实验室老师就该领域的研究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交流。
陈洪渊院士简介
分析化学家,南京大学教授。1937年生于浙江三门。196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84年为联邦德国Mainz大学访问学者,其后曾分别获德国DFG、DAAD、VW-Stiftung等基金的资助多次以访问教授或客座教授进行中短期的合作研究。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洪渊院士在涉及生命和材料科学的电分析化学基础与应用的多个前沿领域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提出了超微电极及其阵列的几种理论模型,解决了一系列耦联化学反应多级电极过程复杂体系稳态电流的求解问题;阐明了超微电极扩散层重叠对阵列总电流的影响及计算公式,有关成果已被写入由国际纯粹与应用联合会化学(IUPAC)电分析化学委员会正式通过的IUPAC正式技术报告中;提出了各种电极表面功能化和形成各种类型催化膜的新方法,发现促进蛋白质电子传递的新材料、构建了一系列三维有序仿生催化界面,据此建立了几十种有关核酸、蛋白质(酶)、辅酶和生物活性小分子等的高灵敏、高选择的检测方法,及相关的稳定、长寿的生物传感器件,在生物物质检测和医疗诊断上有广阔的用途;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微流控芯片和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新方法,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拓宽了电化学方法在芯片实验室中的应用范围。所建立的各种分析方法和传感器件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引用和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