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报道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美国化学会志》(JACS)在线发表了我校化学院最新研究成果“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switchable self-assembled micellar nanoprobe: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trapping of endogenous H2S generation via Fluvastatin-stimulated upregulation” (文章链接:http://pubs.acs.org/doi/full/10.1021/jacs.5b03248)。该工作是由化学学院朱为宏教授、赵春常教授与生工学院史萍教授课题组合作,在细胞内源性H2S成像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长期以来,硫化氢( hydrogen sulfide,H2S) 被认为是一种有毒的气体。然而,随着对H2S 研究的深入,发现体内的一些组织细胞能生成H2S。它是继一氧化氮( NO) 和一氧化碳( CO) 之后,被发现的体内第3 种气体信号分子,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和抗氧化应激等多种生物学效应。但鉴于内源性的硫化氢通常稳定性低、瞬态产生等特征,故其快速、高效、实时检测具有极大的挑战。该工作旨在突破气体信号H2S分子瞬态响应,创新地通过强吸电子基团的分子工程手段和引入大分子疏水性内腔胶束,极大提高了H2S分子活化识别位点及响应速度,构建了一个基于能量转移(FRET)机制的比值法硫化氢探针,突破性地实现了活细胞内实时在线检测内源性硫化氢的产生。

        该工作由研究生张秀丽、厉凯彬、朱绍佳等完成,并得到田禾院士领衔的“973”研究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创新群体、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和面上项目等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