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信和院士受聘我校名誉教授

        6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教授受聘我校名誉教授仪式在和平楼第二会议室隆重举行。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马玉录、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田禾院士、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分党委书记唐燕辉等出席了受聘仪式。仪式由田禾院士主持。田禾院士介绍了包信和院士的学术成就,马玉录代表学校致辞,为包信和院士颁发了名誉教授聘书并佩戴校徽。

受聘名誉教授

        受聘仪式上,马玉录代表学校对包信和院士受聘我校名誉教授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马玉录表示,包信和院士的支持,将进一步加强我校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在化学领域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提升我校在化学领域的科研水平,推进我校在化学领域的学科建设。包信和院士对我校近几年来取得的重大进步表示由衷的高兴,表示将会全力关心、支持我校化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包信和院士作学术报告

        受聘聘仪式结束后,包信和院士做客我校第149期名师讲坛,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未来能源系统的催化科学基础》的学术报告。报告指出:催化作为化学过程的关键和核心,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的诸多方面,如石油炼制、合成化肥、合成纤维和汽车尾气处理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资源优化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需求使与能源、环境、农业和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化学工业面临着一场重大的革新和变革,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煤和天然气制重要化学品和二氧化碳有效利用,以及太阳能高效利用和氢能燃料电池等技术的重大需求使作为主导和关键技术的催化也正在催生着一场重大的科学和技术的创新,未来将更加强调通过对催化过程和催化剂的选择和调控,追求化学过程在温和条件下的高转化率和目的产物100%的选择性。报告在简要描述催化科学原理的基础上,着重介绍近年来基于纳米材料设计与合成在突破传统催化剂概念,构建和研制高效催化剂,以及在能源高效利用等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重点从近年来包信和院士研究团队提出的“纳米限域催化”概念出发,结合煤和天然气洁净高效转化涉及到的相关催化过程,阐述未来在纳米尺度上对催化过程实现精准调控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参观重点实验室

        包信和院士还参观了我校“结构可控先进功能材料及其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田禾院士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情况以及申请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高峰学科的设想做了详细介绍,包信和院士对重点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

        包信和,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87年在该校获理学博士学位;1989-1995获洪堡基金和德国马普协会资助在柏林FRITZ-HABER研究所进行合作研究;自1995年起,受聘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组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2000-2007年)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2009-2014年)。
        包信和研究员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1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任。担任J. of Energy Chemistry (JEC, Elsevier)主编,以及Angew. Chem. Int. Ed.、Energy & Env. Sci.、Chem. Sci., Surf. Sci. Report, ChemCatChem, ChemPhysChem 和Surf. Sci. 等重要学术刊物的编委或国际顾问编委。
        包信和研究员一直致力于催化基础研究和催化剂应用开发工作,在能源高效转化过程的催化机理和催化新材料的开发利用,特别是煤和天然气的高效洁净转化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在多孔材料、纳米碳材料和氧化纳米颗粒在催化中的应用,以及“纳米限域催化”理论方面的进展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已发表SCI论文500多篇,编写专著1部(Elsevier),论文被SCI引用超过12000次;申请专利120余件,其中获授权42件,PCT及国际专利29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化学,2012年)和周光召基金会基础科学奖(2015年)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