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一973项目在Chem. Soc. Rev.连续发表三篇综述文章

        近期,英国皇家化学会国际高影响力综述刊物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影响因子30.425)连续刊发了我校田禾院士领衔“分子探针识别肿瘤特异性血清标志物的基础研究”973项目系列综述文章,分别由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朱为宏教授(Chem. Soc. Rev., 2015, DOI: 10.1039/c4cs00152d),解永树教授(Chem. Soc. Rev., 2015, 44, 1101-1112),以及贺晓鹏副研究员团队(Chem. Soc. Rev., 2015, DOI: 10.1039/c4cs00252k)对功能荧光染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性评述。

        针对传统荧光染料在生物体系内稳定性差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朱为宏科研团队与材料学院李永生课题组合作,巧妙应用纳米颗粒包覆与分子工程学构筑等手段,大幅提升了功能染料的光稳定性,拓展了其在癌细胞、活体与血清疾病标志物探测中的应用,先后在JACS (2014)、Chem. Sci. (4篇)、Biomaterials (2013)、Adv. Healthcare Mater. (2012)等发表了系列论文。基于上述系统性科研工作,受Chem. Soc. Rev.邀请撰写题为《Stability enhancement of fluorophores for lighting up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bioimaging》的亮点综述(Highlight,图A,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5/cs/c4cs00152d#!divAbstract)。
        卟啉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染料分子,具备低毒、高生物相容性等优势,然而卟啉化合物在生物标记中的荧光响应信号往往较弱,可调控性差。针对该问题,解永树科研团队通过高效结构调控策略,构建了多种新颖的线型共轭多吡咯和异卟啉,并结合其独特的结构特征,拓展其在金属离子和阴离子识别领域的生物学应用,系列论文发表于JACS(2013)和 Angew. Chem. Int. Ed. (2014)。基于上述系统性研究工作,应 Chem. Soc. Rev. 邀请,撰写题为“Fluorescent and colorimetric ion probes based on conjugated oligopyrroles”的指南综述(Tutorial review,图B,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5/cs/c4cs00436a#!divAbstract)。
        针对现有生化技术难以在活细胞层面原位探测与调控疾病关联蛋白(如可识别糖的受体蛋白)这一关键糖生物学问题,贺晓鹏科研团队创新构建了具备荧光“启动式”与电化学感应信号的糖分子探针。通过对荧光染料的高效、模块化“点击化学”修饰,并结合材料、超分子自组装复合等手段,构建了可特异性捕捉糖识别蛋白与癌细胞糖识别受体的系列分子探针,研究成果连续发表于JACS (2011)、Adv. Mater. (2013)、Chem. Sci. (2015)、Chem. Commun. (3篇)、ACS Appl. Mater. Interface (4篇)等中科院化学与工程技术1、2区期刊以及Nature出版集团刊物Sci. Rep.(3篇)。通过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研究员团队在生物学领域,以及与第二军医大学王红阳院士团队在医学领域的多学科交叉协作,初步形成了以临床医学为导向的糖化学生物学研究特色。基于上述系统性科研工作,受Chem. Soc. Rev.邀请撰写题为《Probing disease-related proteins with fluorogenic composite materials》的指南综述(Tutorial review,图C,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5/cs/c4cs00252k#!divAbstract)。
        上述科研工作通过荧光染料这一传统精细化学品在生命医学领域所描绘的新色彩,为“医工结合”这一新兴交叉学科提供了独特的基础研究思路。研究工作还得到了龙亿涛教授领衔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界面光电分析化学基础研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