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穿越了?理工科教授穿汉服讲化学课

      4月3日晚,由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王利民教授精心打造的“化学与艺术”公选课最后一讲“回归汉唐——简论汉服与其色彩”,在奉贤校区通海厅伴着古典的民族舞正式开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广袖飘飘,今在何方;几经沧桑,几度彷徨;衣裾渺渺,终成绝响……”《重回汉唐》的音乐响起,身着汉家衣裳的华理学子翩翩起舞。

         一曲舞毕,抛砖引玉。身着汉服的王利民教授登上讲台,引经据典,借用《道德经》“知其白,守其黑,天下式”将学生从华美汉服带入色素发展历史长河之中。

       王利民教授介绍,华东理工大学染料化学学科亦是历史悠久,建校开始就设置该专业,我国染料专业创始人之一陆静荪教授曾担任当年华东化工学院“有机染料与中间体工学专业”教研组主任。

      在染料科学研究的不断探索中,王利民教授也告诫华理学子: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注意将自己的专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要惧怕实验的失败,不要担心实验数据和预期不相符合,只要坚持不放弃继续研究,也许会有意外的发现。

        在王利民教授介绍了中国及世界的染料发展的历史、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发展过程之后,华理汉服社的学生们登上舞台,为上课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汉服走秀。布料有锦纱罗绫,染色遵循阴阳五行,以纹章为贵,右衽交领,系结带绳;襦裙翻,霞帔飞,深衣曲裾尽德贵……

        借助现场展示,王利民教授向同学们讲解了汉服的发展历史和基本构造,并通过影视资料着重讲述了清朝“剃发易服”造成“江阴八十一日,嘉定三屠”,华夏汉服至此渐行消亡,繁华落尽的悲惨历史。

        材料学院的胡同学说:“以前只知道汉服是古代人民的服装,却不知道它是在近三百年才走向没落的。汉服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宝贵财富,很感谢王利民老师能在讲授染料化学的同时与民族汉服相结合,让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欣赏艺术!”

       作为一门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化学与艺术”自2018年开设,先后邀请了著名连环画风俗画家非遗传承人罗希贤,上海民乐团二胡首席演奏家姚新峰,雕塑家版画画家吴晓申、顾健,收藏家车飞等文化大师走进课堂,与工科学子一同探索艺术之美。

       作为课程发起人,王利民教授说,这门课的目的是让同学们从艺术氛围中理解其中蕴藏的化学基本原理,同时通过化学的学习,体悟到化学中艺术美,从而发现生活中的美。本学期该课程进一步深化,将化学与艺术的结合,通过研究生的科研和本科生的“大创”结合起来,将日化精细化工科研成果进一步发展为文创产品,如组成12月花香的蜡烛、香囊的文创团队。本学期选修该课程的同学也交了非常好的作业,有的进行古典音乐的谱曲,有的进行科研论文的图文设计等等。此外,该课程配合学院团委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课堂教学和学校大型艺术节结合起来。

        华理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孟庆鹏介绍,学院将以“化学与艺术”现有课程为基础,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化学”课程,聚焦中国化学发展史、华理在新中国化学发展中的贡献、绿色化学的飞速发展等内容,鼓励华理学子传承先辈精神,开拓创新,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网页发布时间: 2019-04-09 15:13